智慧物业在疫情防控中功不可没
沈建忠:以数字化、智慧化推动物业管理转型升级
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 沈建忠
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联合发布的《新冠肺炎疫情对物业管理行业影响调查报告》中,8.09%的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在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体系中比较重要,而89.88%的业主给予了更高的评价,即非常重要。二者合计占总受访业主数的97.97%,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、值得物业人感到鼓舞的评价。
在军功章的背后,智慧物业的作用功不可没。这几年,物业管理行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推进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,智慧物业有了长足发展,使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保障社区安全和复工复产,成为疫情防控中一支能打硬仗、胜仗的主力军。今年《瞭望东方周刊》第18期,以《智慧物业新局》为主题作了长篇幅、全景式报道,从多角度高度评价了智慧物业的重要作用和价值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本次金融·科技赋能智慧物业/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的召开很有意义。
凝聚共识,推动行业向智慧化转型
智慧物业建设
要尽快走出混沌状态
这几年,中国物协一直致力于推进智慧物业建设,我也参观过不少智慧物业项目,与同行间也有一些交流,写过几篇文章,讲过一些观点和思考,最近一次是两周前在青岛举办的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论坛上的致辞。
我认为,智慧物业建设要尽快走出混沌状态。混沌理论就是在混沌中寻找秩序。联想到习总书记前两天在讲话中强调的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”,我觉得在大变革的浪潮中,智慧物业还没有完全走出混沌的状态。虽然一些项目的应用场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譬如,在《中国物业管理》杂志报道的案例中,一个智慧灯杆可节省25%的能耗,一个2000户的小区通过智能化改造可以节省43.3万元的开支,物业费收缴率提升15%,综合增收20%。还有一个案例的数据也表明:应用智慧物业的服务体系,物业费收缴率上升了20%,人工成本降低15%,能耗节省20%。设想一下,一个万亿元营收、服务几亿人的行业,如果都达到这个小区的智慧物业水平,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将是多么巨大!
不过,按照国家实现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与实体充分融合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智慧物业建设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有人形容智慧物业还面临三座大山:场景复杂、投入高昂、数据割裂。如何走出烟囱林立、信息孤岛以及政府、社区、企业间融合度低的混沌状态,建立起智能互联、网格协同、高效运行,惠及行业、全方位、立体式、集成化、系统性的智慧物业生态格局,是摆在物业人面前艰巨繁重的任务。
根据最近的一些调研,我认为艰巨繁重不仅表现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方面,更多的是在基础条件以及观念和心态方面。以郑州圆方集团为例,他们曾做过一项调查,一线员工的状态是四个“80%”,即:来自农村的占80%,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80%,女员工占80%,50岁以上年龄的占80%。所以,人才问题绝对是智慧物业发展的瓶颈。另外,物业项目相对封闭的环境,对开放、协同等互联网思维相对陌生,加上市场竞争的原因,无形中造成壁垒,所以合作共赢推动起来非常难。智慧物业要顺利推进,除了顶层设计、政府引导、政策支持外,必须解放思想、形成共识,协同才有出路,合作才能共赢,联合才有力量,资源应该共享,否则,孤岛、壁垒、烟囱现象只会越来越突出。
智慧物业建设
要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
我举这两个例子无非想说明,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在向数字化、智慧化转型过程中,面临着必须跨越的三座大山,有一些企业和组织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,问题是如何跨越挫折和失败,如何从别人的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。马云讲,没有一个人从战场上回来没有伤疤,没有一个人经商会一帆风顺。相信在座的各位,一定很愿意分享曾经的过错,因为从过错里面可以得到正确的东西。从这两个例子中,也让我们领悟到,人才的培养和留住人心非常关键,需要建立灵活、高效、多层次、多样化人才培养激励成长机制。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:智慧物业虽然很好,但也烧钱,搞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,因此,需要在整合资源、共享成果和优势互补等方面形成合力,同时在鼓励技术创新,服务模式创新,保护知识产权,规范市场竞争等方面遵守共同的规则,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新生态圈,让每一位参与者阳光雨露均沾,各得其所。只有这样,数字化、智能化推动下的物业管理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华丽转型升级。
本文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在2020金融·科技赋能智慧物业/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的讲话
来源:《中国物业管理》2020年第9期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